手机上赌博的网址大全
北朝有个官职很怪,被皇帝派到各地当电子眼,他们却与地方官勾结_典签_制度_南朝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1:01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在439年,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成功统一了北方。到了534年,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,其中东魏由权臣高欢主政,西魏则由宇文泰主导。至550年,高欢的儿子高洋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齐;而在557年,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也称帝,建立了周朝。后人将这五个朝代合称为“北朝”。北朝的官制大体沿袭了汉魏时期的制度,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两晋和南朝的一些特色,其中典签制度便是来源于南朝的官制。北朝的典签制度始于何时?其职能和特点是怎样的?为何有些典签未能执行原有职责,反而与被监察者结党营私,互相勾结?

“典签”这一官职,最早设立于南朝刘宋时期。它是皇帝派遣到各州刺史(或地方王)的身边,负责协助主官并进行监察的官员。尽管典签的品阶较低,且大多出身平民,但他们通常都得到皇帝的宠信。作为皇帝的“耳目”,典签负责监视地方上的诸王及主官,揭露他们的阴私和不当行为,并直接向皇帝报告,因而掌握了巨大的权力。梁武帝萧衍认为这一制度容易引发帝王与臣子、父子之间的猜疑和纷争,因此他决定废除这一制度。然而,北朝的统治者则认为这一制度在强化中央集权上具有重要作用,因此继续沿用这一制度。

展开剩余80%

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,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赐二年(405年)三月,发布诏令“设……省事典签等”,这标志着北朝典签制度的开始。对于刚刚建立政权、努力过渡到专制帝制的拓跋珪来说,强化皇权控制地方的工具势在必行。尽管这一制度源自南朝,但拓跋珪并未对此有所顾虑,他采用了这一制式,认为能有效帮助自己维护政权。然而,史书对此的记载并不详尽,关于北魏典签的详细内容至今仍不明晰。

当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,东魏在高欢的控制下继续设立典签职务,高欢任命段荣为定州刺史,并指派赵起担任典签职务。西魏则由宇文泰主政,也继续沿用这一官职。西魏的典签不只设在州郡,朝廷中也有此官职。比如,宇文泰平定弘农时,他任命赵昶为相府典签。北齐和北周建立后,典签制度得以继续沿用。文宣帝高洋时期,书侍御史毕义云曾上奏指出“弹射不避勋亲”,而他的侄子毕消难任北豫州刺史,涉嫌贪污腐败。为此,毕义云派遣御史张子階进行调查,并指示他“先禁其典签、家客等”,以防止嫌疑人串通一气。

北朝历代对典签的重视反映在其职能的设置上,北朝典签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:

一、协助主官处理政务,作为丞相或州刺史的重要助手。典签通常具备较强的政务能力和经验。例如,赵昶担任相府典签时,凭借娴熟的政务能力获得了朝廷的高度认可;而宇文护任命的典签王庆,则因其卓著的战功被赋予了此职务。典签在协助主官管理地方政务时,往往还会涉及到许多地方的机密和隐私。

二、奉皇帝密旨对主官进行监察。北朝的典签职能在这一点上与南朝的典签类似。历史上,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可能出于对地方诸侯可能叛乱的担忧,将典签作为密旨监视地方主官的工具。典签常常被皇帝任命为监察官,负责向皇帝报告各地诸侯的动向,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。

三、负责州政的监督和管理。典签不仅仅是监察官员,他们也有权对州内部分政务进行处置。比如,在高欢时期,晋州刺史祖珽与令史李双、仓督成祖等人勾结贪污,假冒高欢的名义私自从粮仓中调取粮食。典签高景略得知此事后,立刻展开调查,并将案件上报高欢。高欢最终大怒,对贪污的官员进行了严厉惩处。

四、作为外交使节,典签还承担了一些外交任务。比如,《北齐书·燕子献传》记载,燕子献在任典签期间曾奉命出使茹茹等国。

与南朝典签相比,北朝典签的特点有一些明显的不同。首先,在出身上,南朝典签多为寒微之人,往往依附于皇帝,尽心履职。而北朝的典签往往具有更为显赫的背景,许多人在担任典签之前已是功勋卓著的将军或政务能臣。比如,西魏的赵昶和王庆在担任典签之前,分别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和军事成就,这使得他们在执行职务时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权力。

其次,北朝典签除了负责监察主官外,还拥有一定的处置权。举例来说,东魏典签高景略和陆子先分别曾在处理地方官员的腐败案件时,直接参与了调查和处理。这使得典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监察职能,具备了更强的执行力。

再者,选任方式上,南朝的典签由皇帝直接任命,地方主官没有太多选择权。而北朝的典签则有所不同,地方刺史或王宫中的高级官员往往可以推荐人选,甚至可以将典签职务转交给他人。比如,东魏的彭城王元韶任刺史时,就曾请求朝廷任命孟业为典签。

最后,典签与地方关系的不同也体现在其与主官的关系上。南朝典签由于出身较低,通常对皇帝有极高的忠诚度,尽全力履职。而北朝的典签往往出身高贵,与皇帝的关系较为疏远,因此更容易与地方主官结成利益联盟,甚至共同腐败。历史上,有不少典签和地方官员合谋贪污的例子,这也导致北朝帝王在选任典签时尤为谨慎,以防止典签与地方主官串通一气。

自北魏开始设立典签制度以来,北朝历代帝王都沿袭这一制度,并且通过不断完善其职能,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。然而,由于典签与地方主官关系的复杂性,部分典签的职权往往被滥用,这也为后世的监察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借鉴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星光现场 | 《天马流星》映后:重回“福地”上影节,李霄峰大胆尝试新风格
下一篇:雾芯科技(RLX.US)8月14日收盘报2.14美元/股,跌0.47%